早晨一睁开眼,与高考结缘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

高中三年,在我看应该是人生最简单的三年。那会儿活着好像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高考得高分。同写上海这道高考题的同学也许并无这种感受,因为他们的高中生活远比我的高中丰富得多。记得 15 年暑假,和我们一起去静安寺社区做调研的两个市西中学的高一女孩子,虽然还有年少的腼腆,但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让人好不喜欢。还有那些参加我们土木学院结构赛的孩子,参加建筑学院建造节的孩子,个个生龙活虎,全然没有唯高考是目标的学生那种死气。也许他们的 16 岁到 18 岁才算没有白过吧。那时我们班五个人搞了一个研究性学习,都算走在时代的前沿了,去省里参加信息学竞赛,带队老师还自豪地和别的学校老师说我们都是自学成材,说得我脸上火热。从这些就不难预见读了大学后大家的不同吧。

高中时,我们的化学老师叫老侯,是走在素质教育第一线的战士。老侯上课,很喜欢说,这题我不会,你们讨论讨论,谁来给我讲讲。那会我就在心里想,妈妈在我五岁时候用的把戏现在还拿出来用,好生没劲。老侯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押高考题。不知哪一年,一口气押中了四道高考题,成了我们高中的大功臣,虽然我们调侃说没有一道是辽宁卷中的题。从此以后,老侯更加乐此不疲,年年都要预测高考题的发展动向。他会找很多化学方面的新闻,然后联系考试大纲、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精心准备一套习题给大家。虽然巅峰不再,但每年或多或少也能押中一些,与他的用心和积累是分不开的。

相比于老侯,我们更倾向于一些更简单的预测。某某是不是又有女朋友啦,这一对处不了多久肯定分,凯尔特人今天一定会赢,诸如此类。这些不需费力的预测,我们称之为八卦,成为学习之余最好的休闲谈资。当然也会想,自己的未来会去哪,会做什么,会很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有人会说我一起要去国外过小资的生活,让你们都来羡慕。有人说我一定会和谁谁永远在一起,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人说我要去北极探险,我要去东南亚贩毒。那时的未来,就像头顶广阔的天空,随你想去何方,都有一颗星在等你。高三的时候,班主任老蒋在班里挂了三条横幅,分别写着“强者为尊应让我”、“我要拼,我要争,我要成功”,“高考在即,只争朝夕”。在这些五颜六色横幅下面学习的日子,至今还会经常出现在梦里。

我是一个身体素质很差,心理素质更差的人。高考前夕生了病,也就让高考更加难忘了。尤其记得答理综的时候,好像梦里一般,题目都似曾相识,好像久别重逢一个姑娘或怎么也想不起她的名字似的。那时在考场上想了很多,会不会考砸,会不会复读云云。更记得高考第一天晚上,好友唐鑫觉得自己数学考得不好,我们电话聊了很久,可能对于我这么个不善表达的人来说是通话时长的巅峰了。说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通话后我们的心情都好了很多。也许有的时候正如胡蝶效应所说,一点点的影响,就会引起巨大的改变吧。高考两天,一场病,一通电话,还有一个蒋老师的拥抱,一顿爸爸妈妈的好饭,我相信都造就了一些改变。

上了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要预测的东西就更多了。做结构工程,最基本的事情就是预测一个结构的性能优劣。工程结构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人们从造房子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通过这些经验又总结出了丰富的理论。从基于安全系数的设计到基于概率的设计,从抗重力设计到抗侧向力设计,从静力设计到动力设计,无不融入了无数生动的历史和研究人员的热血。2008 年的汶川地震,对于祖国和人民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结构工程师却是宝贵的财富。没有这些活生生的教训,也没有结构理论的发展。现在,我们有了地震预测模型,有其它荷载预测模型,有结构响应预测模型,有结构全寿命周期行为预测模型。这种种预测,都建立在无数的工程经验和理论之上,它们的丰富和发展是使预测准确性步步提高的不竭动力。

又想起老侯,他对高考题的预测也是建立在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只不过老侯的预测是一个人、一个教研组的预测,而土木工程的预测则是这个学科所有学者、工程师共同努力的历史结果。我们根据不同地域学生接受的教育可以预测出他们在未来不同的表现,我们也可以根据生活中一些暖心的小事预测中它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那些不经积累,不费力气的预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猜测,只作为一种消遣则罢了。真正的预测,是基于不断地观察和认识,不断地推理和总结,不断地理解和应用,而达到不断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人类进步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到高考的日子,就有人调侃,不高考我们在工地等你,高考了四年后我们还在工地等你。这让我想起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一次做实验,我把在物美实验室的实验材料用独轮车推到南校区试验室。那时候穿着脏兮兮的实验服装,独轮车上满是泥巴,又特别重很难推动。我在马路边艰难地走时,有一个小姑娘突然跑过来,对我运输的东西十分好奇,想上来摸。她的妈妈在后面严厉地喝住了她,说:“快回来,多脏啊!”小姑娘看了我一眼,跑回妈妈身边了。那时我自己脑补了一句话:“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叔叔一样。”土木学生用这种语气调侃惯了,也不觉得什么。话虽这样讲,理当然不是心中真识的理。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和谦博说,我们都要争取为这个世界做出一点点改变。这也算是对我未来的预测。多年过去了,这个想法到是一直没变,只是方法可能会变吧。我们对人的预测要比对自然的预测困难很多,但实现的途径也是一样的。人的经历,和人的内心,正像是自然的现象和总结的规律。每个人都想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自己,也就是掌握自己的人生。那就要像土木学科的发展一样,给自己创造更多的经历,并不断地总结,丰富阅历,把握内心,创造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高考过去七年了,但是给人打上的烙印永不退去。人生中还有很多场景,在心中永远不会忘记,激励自己,不忘初心地走下去。

最后用一张高考时的图做为回忆。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