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很多地方也失去了它的古色古香,游山玩水变成了看人头,买票乘车也成了一件难事。虽说又是动车又是高铁,方便了出行,加快了生活的速度,但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忘记了身边的风景,旅行的意义随着速度的提高而越发苍白了。随着节日期间高速公路通行费用的免除,自驾游的乐趣渐渐被堵车的烦恼所取代,不由得经常想起 2011 年那次骑自行车的姑苏之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闲暇的时候,放下网络,离开 wifi,告别文献,叫上三五好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算不负年华。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块去过一次苏州,也欣赏了些园林。不过那时候还很小,印象不甚深刻,也有多处抱憾未去。高中时学吹竹笛,接触了《姑苏行》这首曲子,那种旋律时婉转时灵动,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于是,再去一次苏州也即成为我来上海后的一个愿望。

直到 2011 年的那个十一黄金周,在各处都报道车票售磬,景区暴满的时候,我们也成为了茫茫旅游大军之一员。不同的是,我们选择了本世纪最佳车型。零功耗,零排放,全景天窗,这是地铁公益广告对它的评价。当然,选它好处还有很多,不用说锻炼身体,主要的体会还是不受限制,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其实比景区更有韵味。路途远近适中,虽然累些,但是这次出游是我此前人生很多旅途中最有意义的一次经历。有些同学早已去过,有些同学欣然规往。遂把此次游历作成一记,与曲同题曰《姑苏行》。

脚踏晨曦秋风软 头顶木叶秋雨残

10 月 2 日早晨,我 4 点 35 起的床,出门正好遇到同行的旺子打热水回来。相视一笑,就各自洗漱去了。5 点 20 分,宝峰和宝龙也准备完毕,我们的征途正式开始了。

这一四人团队的组成很有趣,30 号下午上课的路上遇到宝峰,寒暄几句,对此计划一拍即合。下午找到之前提出骑车出游的宝隆,也得到爽快答应。走前一晚旺子才知道这个计划,也爽快地应下。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共游,想必是人生一大幸事。

天还没亮,但是大街上已经有些生气了。几个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大市场的小贩在忙着上货。这些人过得真是不容易,在这样的节日,这么早的时间里忙碌着,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什么让城市更美好,不正是这些人不知疲倦的劳动吗?这时天上还下着几丝细雨,空气里弥漫着秋的凉爽。还是第一次在上海市区里面肆无忌惮地骑车,看路两旁各式的商铺高楼,这就是魔都魅力之所在。

在这种新鲜感中前进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到了延安西路水城西路的家乐福。吃过早餐,7 点 10 分,我们出发,没几分钟就到了一大片立交桥下,绕了半晌终于上了 G318 国道,也就是沪青平公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前进 47 公里。后来雨大了些,公路两侧树木繁茂的叶子为我们撑起了一方晴空。有几阵子雨下得很大,我们也打起伞,看到有几个骑着公路赛披着雨披的人呼啸而过,也看到了些和我们一样的学生模样的人在路边休息。我们也时而停下伸伸腰,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有诗云:

良晨秋爽弃风尘,遁入绿玉向青云。
桂花香赏天涯客,淀湖风送独行人。

青浦朱家江南韵 东方绿舟现代风

10 点钟,雨基本停了,我们到达了朱家角。早就听说,青浦的景色不是一般的美。之前也曾想过乘车去,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这次既然路过,就绝不能错过。

朱家角的人不算太多。它的老街有着典型的江南特色,青石路、瓦房、灯笼、木船、石桥相映成趣。河道很窄,在小楼的夹缝中蜿蜒盘旋开去,忽至一处房屋尽头,放眼是宽阔的水面。小街上有各式各样的江南特色,许多精巧细致的工艺品任你挑选,老板就是创作者,艺术家。一家老板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神情里充满了对这里生活的热爱。小街上时有半门宽的洞,甚是幽暗。从这钻进去,竟豁然开朗,眼里是群楼映水,碧空青云。好一个世外桃源。

回到街上,空气里混杂着各种香味,这时我们也肚子空空。于是,在河边找了家店,上到二层,挑了靠窗的位置坐定,俯瞰人头攒动,小船漂摇,别具一般风味。品尝了特色的扎肉。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白丝鱼,清蒸制成,细腻鲜香,非常可口。

吃过了饭我们就又上路了。没过多远,透过树的缝隙就可以看到整齐的草坪,小桥流水,还有些现代的雕塑。想必这就是东方绿舟了。没过多远,就听到水声潺潺。过了最后一颗树,一个广阔的广场窜入眼帘。假山瀑布配上喷泉小桥,大气壮观。心想这样一个地方一定是相当美丽了。能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青少年们多么幸福啊。园子那么大,还是把这片天地留给小朋友们吧,大家踩下踏板,一路向西。

诗曰:

结庐人境车马喧,身致城外惹留连。
但随渊明且归去,一壶清酒洒花间。

淀山湖狂风掀浪 大观园群钗争妍

从东方绿舟出发,淀山湖就在我们脚下。这湖水很不宁静,在风的掠拨下掀着浪花。似一壶将沸的水。好一个黄浦江的源头!大上海就是喝着这湖水,逐步成长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的。沿湖而行,每过一座桥,就能望见一道独一无二的景色。

将近两点钟,我们下了 G318 国道,来到了上海大观园。还没进门,就看到一个“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林妹妹,别着花簪,扛着花锄在草地上玩弄各种风流。进入园中,仿佛自己就是贾家的一员。怡红院,潇湘馆,衡芜苑云云,每一处建筑,每一幅匾额和对联都是精心按照《红楼梦》里的描写布置的,原来脑海里的大观园如今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只是缺了那么一座让众人都走迷路的大山。北京的大观园想必没有江南这种韵味吧。每一间屋子里面的格局都很精致,各种家具设施都很齐全,有的房间里还有人物的蜡像,体态神色都很逼真,以致走到附近让人一惊。每一处都有精巧的连廊,秀气的景致。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是省亲别墅前的荷塘,被荷叶挤得满满当当。塘中有一画舫,上有戏台,有多处都可以观赏。台上两人在唱名段《十八相送》。虽然这和红楼梦没什么关系,但是在这个环境中,唱一段越剧,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从大观园出来,贾府一大家子人的形象还在我的眼前,不由让人心生感慨。正所谓:

假真真假谁能辨,无有有无是非繁。
若知生前身后事,金玉木石复何悲。

下午四点了,还有很多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于是,即刻启程。

古镇曲水斜阳映 周庄小巷细雨飘

下了国道,我们走的是锦商公路和周湖线,县道,双向两车道,没有非机动车道,身边过去的车子都避到了黄线左侧。我们也已经很累了,于是骑得格外小心。过了 10 分钟,在顾家舍的位置,下雨了,我们停下车找到一家川菜馆休息一下。开店的是一对夫妇,人很好,老板帮朋友调了车座,老板娘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一大桌子菜只要了 70 块钱,这也是我们吃得最饱的一顿饭。吃罢了饭,雨下得更大了,大家没办法,只有打着伞上路。县道肯定不比国道,路边的树也不算茂密,所以我们一路撑伞前行。

还好,顾家舍离周庄不远,5 点半钟我们就到了周庄。在周庄古镇外,转了两个弯,住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小院,有一张小桌,一个秋千。房外另配有客厅,聊天室,还供应当地的特产阿婆茶,设施齐全整洁。从雨中解脱出来的我们,呷一口茶,这便是十一黄金周的魅力。

古镇的夜景真是别具一番风味。静静的河里倒映着两岸的灯笼,细雨丝丝,微风习习,垂柳的拂弄下,红色的倒影破碎又复原,真是美丽幽静到了极致。从街上走过,岸边的饭馆还都开着,临着河列着整齐的桌子,热情的店家会上前招呼你坐下吃饭。各种特色的小店罗列在路两旁,有的卖布衣,有的卖丝绸,有的卖手绘的衣服和鞋,更多的是卖挂件饰品。你还会路过一些小店,店里会有人或在写书法,或在作画,你看着他,他也不语,自顾自地写着,笔锋时中时侧,流畅委婉,正如门外弯曲的小河,如婀娜的垂柳。还有一位画家,为我们热情地介绍他的作品,有素描,有油画,有写实主义也有现代主义,看上去都是价格不菲的吧。其实他并不期待我们会掏钱,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还有几家酒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家的 DJ 在和着音乐敲一把手鼓。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很合拍,很悦耳。路过时我们得到了他的一个浅浅的微笑。还有一家 DJ 在敲着编钟,闭着眼,吹着口哨和着旋律,神情极为陶醉,外界的一切都已经不在他的眼里了,即使我们去照相,他也只是睁半只眼睛,瞥了我们一眼,就又回到他音乐的世界里。走过很远,还可以听到那首蔡琴的《你的眼神》,本身旋律就很悠扬,用钟与口哨演奏,恰应了此番韵味。

小镇里面有很多客栈,其中有一家,在路边架起一盏灯笼,红色的背景,上面写着“客栈”两个黑字。灯身漆成了暗红色,雕刻着精致的花纹,看着很有古韵。循着灯转过身,走进了一条窄窄的小巷,只有外面射进的昏暗灯光。木门紧闭,墙面陆离,小雨零星,彳亍其中,怎能不让人想到戴望舒的《雨巷》。正当我们戏说缺少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时,回过头,真的出现了两个姑娘,从我们身边走过。虽然撑的不是油纸伞,可是在这样的雨夜里感觉依旧。这两个姑娘就是在这客栈里休息的,问问老板,价格适中,只是仍旧没有房间。晚上来休息一晚,天明后再游览周庄想必也是有情调的。

走着走着,天越来越晚了,肚子也有些饿了。小镇里的点心不失为充饥的好选择。灯火阑珊时,很多店铺都已打烊,我们也回到住处,洗了澡,沉醉在这古镇悠远的梦境里了。有诗云:

莫道柴门久不开,柳岸秋雨抚青苔。
灯影斑驳寂寞夜,一曲暮钟入梦来。

修竹沧浪寒山钟 怪石琵琶留园湖

第二天早上 8 点半上路,县道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从未见过的美丽风光。天气很晴朗,虽然很累,心情还是如阳光一般灿烂。继续前进了近两个小时,狭窄的车道终于变成了宽阔的大道。我们知道,吴江到了。过了静思园,找了家小店吃了些饭,便启程北上。之前计划走的是中山南路,但是看地图发现中间断了一段,心里不太踏实。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准备从交通路走。虽然绕点道,但是心里觉得更稳妥。可是事实不如我所愿,下了一座桥后,我们发现已经错过了交通路,前方就是中山南路,于是果断恢复原计划。中山南路是一条比较窄的小道,但是两边的景色很不一般,已经是典型的苏州感觉。过了很多桥,上每一座桥都很累,但是付出努力之后才能看到小河两岸的风光,才能体验从高处向下驰骋的感觉。

沿着这条路前进了不久,我们就进入了苏州辖区吴中区。进入吴中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大家骑得更有劲了。当前方就是南园桥的时候,大家已经无法掩饰激动的心情。一看表,正好 12 点。花了一天半的时间,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

进了古镇,第一站便去了离得最近的景点,沧浪亭。这是苏州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者,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文人之园,用现代话讲有一句与众不同的小资情调。家具缺乏大气,却突显着细腻。亭子没有华美的装饰,却有独特的景观。秋天正逢竹展,各式的竹子互相争夺着高处的阳光,让整个园林的横纵线条都很挺拔。身为北方人,似乎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竹子。江南是有何等的吸引力,让这些竹子纷纷凑到这边的呢?不知怎么,我想起了鲁迅公园,也是那么幽深,那么安静。也许他们同是文人的缘故吧。想想这柔软的土壤,这茂密的竹林,这蜿蜒的青石路,这开阔的观景亭,这清新的空气,这温润的风,这山,这水,这树,这石,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那些清新俊朗的文字啊。再看现在坚硬冰凉的钢筋混凝土,刺眼的玻璃幕墙,呛鼻的汽车尾气。这种环境下,何处再能看到那种碧山流水一般的文字呢?

在沧浪亭里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踏上了去寒山寺的路。也许是沧浪亭比较小,抑或是比较偏,来游玩的人不算多。寒山寺可不然。一路上我们就感叹张继的一首诗竟然给寒山寺带来了那么多的游客,当然我们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不同的是,我们有车。自行车的优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离寒山寺还有很远,就看见旅游车,轿车堵成了望不到边的长队。这对于我们来说毫无压力,一路上我们或上人行道,或在车缝中穿梭,很快把那些脸上写满忧怨的人撇得好远,寒山寺很快出现在了眼前。

寒山寺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寺庙,特点是钟非常多。刚进去我们就听到了敲钟的声音。我的思绪也随着钟声飞到了姑苏城外,划着一叶小船,在摇橹击水的声音里划过千山万水,划过层山叠翠,重温一个清新的梦。只是由于安全问题,寺里的塔禁止攀登,没能看到张继彷徨的小船。这倒也可以理解。

出了寒山寺,附近就是留园。这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自是景致不凡。官宦家的园林大气非凡,各种奇石怪树,象形谐音,都在诠释着中国古典建筑风水的繁杂与智慧。游园时天色已晚,人不算太多,途中还遇到了同济的同学,感到很亲切。园中有湖,湖中有船,船里有一姑娘,抱着琵琶边弹边唱着,让人不由得醉了。在石路上走着,后面不知哪个游客说了一句,在中国,还得当官啊。听了这句话,感觉特别没道理,又特别有道理。当官的概念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但至少我知道,筑园的匠人把精心设计的景致变为现实,心里应该是快乐的吧。

诗曰:

茂林修竹清流映,江枫渔火钟磬鸣。
姑苏秋日歌最美,花间柳下几人听?

东吴遗古何处觅 建筑不输珍品辉

从留园出来,太阳快落山了,我们又骑车返回了古城。一路骑到观前街,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可是总觉得少点什么。它和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不同,中央大街上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给人以欧式的浪漫感觉,而观前街的许多建筑还是能让人看到它的中国风味。它又与上海南京路不同,没有突兀的高楼大厦,经营的品牌也更加平易。总之每一条商业街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平江路当然也不能错过,从路上经过,张望两边的小店,就又置身于暖暖的古风中了,仿佛我也穿越了一般,确实是极具特色。

在苏州大学住了一晚,一直在感叹,那么响亮的“东吴大学”为什么要改名字。第二天早晨 8 点 50,我们集合完毕,走了一条与平江路相临的仓街。这条街是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地方,江南的平房坐落在小河的两侧,有人在河边涮洗,也有人在晨练,邻居彼此都认得,互相见面了都会打个招呼。这才是水乡未经雕饰的正常生活啊。一个看上去 60 多岁的阿婆推着一个小车在摊着鸡蛋饼,身穿蓝色布衣,裹着蓝色头巾,一笑皱纹更深了。我们的早饭就在这里解决,不及留恋,就继续向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进发了。

这个目标,就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就在狮子林和拙政园附近,第一印象是车多、人多。地图上标明的苏州博物馆位置离拙政园很近,极目望去却没有看到,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地方。骑车过去,才看到博物馆的大门,与拙政园已经完全融于一体了。

排队半小时,我们终于得以仔细观察博物馆的尊容。它的线条简洁笔挺,雨篷向上折起,就好像是折纸作品一般。颜色灰白相间,与其它苏州古建筑如出一人之手。

进入馆中,透过玻璃墙,就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后花园,屋外的景致与屋内的展品相映成趣。从一扇门出去,就可以看到园子的全貌。水清得让人怀疑池中的鱼是在空中游。小亭给人更多的是现代感,又绝不显得突兀。两条笔直的小桥连到池中心的小岛,与建筑的笔挺风格完全契合。我也思考,如果建筑的线条是直的,而桥和亭的线条是曲的,端庄辅之以灵动,又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呢?我不得而知,但至少现在这种感觉很美好。

回到馆里,发现走廊的屋顶向上凸起成坡面,有线型的镂空,阳光射进来,给人以很强的空间感。到上楼的地方,屋顶逐级升高,最后二楼呈现在眼前,衔接很自然。三跑楼梯给人足够的位置从各个方向欣赏对面墙壁上的瀑布,也是别具匠心。走进一间展室,并不太大。抬头看去,坡屋顶的两片上下错开,阳光恰好从夹缝处射进来,避免了直射,又解决了采光问题,还给人以变化新奇之感,这种设计在别处也曾见过。整个屋顶用三根加肋的钢管支撑,线条明快简洁,受力也合理。屋与屋之间风格一致,又有所区别,满足了不同展览的需要。

馆内的展品也值得一说。首先看到的是一种藤类植物,名字记不得了。然后欣赏了罗中立先生的很多作品,夸张抽象的画的我实在难以理解,给人最大震撼的还是那幅《父亲》。大幅的画布比美术书更能唤起人们心底的感情。馆里的展物还有很多,可远溯到殷商时期。看着这些稀世珍品,想象那时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的真是很让人向往。难怪很多人都喜欢看穿越剧呢。

苏州博物馆出来,真是非常留恋。伟大祖国的历史和现实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让人浮想联翩,正所谓:

吴酒一杯春难驻,吴娃舞尽莲未开。
楼台烟雨人亦去,不闻昔日歌声来。

带着无尽的遐想,我们骑上车,向东方的阳光进发。

金鸡湖畔群雄立 归途路远莫留连

从娄江桥出来,苏州之行就接近了尾声。已经快中午 12 点了,天气好得出奇,预报的阵雨也迟迟不见踪影。进入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州古城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全部的高楼,大道整洁而宽敞,星级酒店星罗棋布。园区的绿化做得非常好,虽说是工业园,空气却好得出奇,微风里夹着泥土的香甜。

吃过 KFC,又绕了几条道,金鸡湖豁然呈现在眼前。这座人工湖与天然湖不同,湖面很安静,有风吹过时泛着整齐的波纹。站在湖边,心就和这湖一样地开阔了,沐浴着清凉的风,旅行的疲惫已被忘得一干二净。湖岸上有大面积的草坪,有不同风格的雕塑。湖对面是高低错落的建筑,一座摩天轮将我们带回了孩提时代的向往。还有一座环境的建筑,远望去质感如鸟巢,估计也是公共娱乐场所。突然一艘快艇划破湖面,顺着水纹眺望,远处的别墅楼阁仍保持着姑苏的质感,只是没有城内那么拥挤。忽被天上的发动机声音打破思绪,抬头一望是一艘飞艇。在这样的地方第一次见到,别有纪念意义。飞艇上的人看见的一定是非常不同的风景吧。

途中从现代大道走过,换一个角度再次欣赏了湖上的风光。不及留连,就走上了 312 国道。

312 国道是从上海到苏州最近的路,环境也甚怡人。路南边是娄江,一直陪伴我们流向很远的地方,江边风有些大,但是吹在身上很清爽。边骑边观,时有小船经过,悠然荡漾。路的北边就是动车行驶的大桥,隔一阵子就会有一辆和谐号从身边呼啸而过,似一道白色的闪电。不由感叹,科技改变生活啊。我们七个小时的路程在动车上化作几十分钟的驰骋。如果没有人类科技的发展,这辈子也看不到如此的景致了。在路上又遇到了很多车友,有回上海的,也有赶往苏州的。抬头仰望,是蓝天上镶着星星点点的白云,可是向前望去,云已经很厚很灰了。天气预报有阵雨,我们也不敢放松酸痛的腿,趁着这好天气加紧赶路。

5 点 25 分,终于看到了“欢迎再来江苏”的标牌和“上海市”的界标,自是十分激动。曹安公路很宽,但是尾气实在是太重,着实让我的鼻子受了不少苦。过了半小时,看到路牌上同济大学四个字,那种感觉就想已经到家一般。6 点整,我们到了嘉定校区,早已有同学在那等候。吃了晚饭,又休息聊天一阵子,已经是 7 点半,又踏上了回本部的路。嘉定的确还很荒凉,走了老远才看到一个商业区。在那生活的孩子们看来出校门的机会不多。直到过了外环,两边一下子热闹起来。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是魔都必备的杀手锏。我们使足了最后的力气,沿曹安公路行至中山北路,离家不远了。高架桥下的交通灯很多,等红灯时心里特别焦急,恨不得一下子就到了家。终于,赤峰路三字出现在眼前,转过来,两侧是熟悉的风景,同济大学四字赫然眼前,我们到家了!

停了车,还了钥匙,回到寝室,已经是晚上十点。躺在床上,心却还在船架漾起的水波里,在太湖石的石缝间,在竹林的阴翳中,在古老的苏州城迷离的灯光里。

诗云:

江南风景旧曾谙,五百里路三日还。
秋月不知人归去,仍挂柳梢露笑颜。

这次旅行,从计划到实施,一切都和想象的一样完美。全程持续 65 小时,骑车走行了 234.9 公里,途经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徐汇区,闵行区,青浦区,嘉定区九个区,以及昆山,吴江,苏州三个市,还路过不计其数的城填村庄。沿途欣赏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风光。吃住加门票每人花费 250 元,品尝了扎肉,白丝鱼,臭豆腐,豆腐干等特色小吃。途中增长了许多见识,也添了许多思考,也算是对上海及周边地区道路的一次熟悉。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两游苏州,我的年龄不同,苏州的年龄也不同,心境更是不同了。看到的景色和风土也有微妙的变化,也许这就是成长。我在成长,祖国也在成长。在国庆长假之时,见证祖国的成长,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此后也有几次再游苏州,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在上海七年,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国外的朋友提起,总是充满骄傲呢。

居说今年五一又有一次和研究室一起游览苏州的机会,回想这次游记,心中充满期待。